不比稿不竞标不设业务团队欢迎上门面聊
是什么让真功夫得以苟延残喘?
07 / 21 / 2015 - 媒体报道
真功夫内斗事件已经发生好几年了,各种情节版本拍一部电视剧都已足够。从蔡达标很多年前的脱壳努力与去潘化,到上个月上演的潘宇海互联网+战略转型,去蔡化愈发明显。这像一个轮回,更像一个抢板凳游戏,无论在原地转多少圈,谁先抢到那个位置谁就是赢家。
当然,看客们都能明白,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,若再没有胜者出现,真功会就成了没功夫在江湖上消失,再激烈的内斗大戏,没有利益追逐,也会自然散场。
可是,内斗这么多年,双方死伤无数,据悉门店缩减,中高层大量换血,利润大减但为何真功夫这三个字还能在江湖上尚存一席之地,就算苟延残喘,但至少还活着?
内斗这么惨烈,为什么真功夫没有死呢?对营销而言,我们关注这些,或许比关注股权之争更有借鉴作用一些。
在这场旷日持久人事皆变的内斗中,唯有一点始终没变,那就是真功夫的品牌形象。尽管不再有往日的持续投入,真功夫还是维持了其一贯的形象与主张,而没有像其它衰败的品牌一样通过更换LOGO、定位、形象、口号来呼应领导人的变更(比如李宁),等等。这对中国企业而言,通常是最简单、最有效的权力证明与市场行动,真功会却反而没这么做,这个看似没有作为的动作,得以让真功夫在市场层面苟延残喘----我们虽然不知它的底子究竟有多差,但在面子上它还过得去嘛。
所以,中国的企业主们,建品牌的确很难需要很长时间,但你看,如果你老老实实对待它,品牌给你的回报也是长久的。持续卖货,这应该就是品牌的力量了,是无论谁来当家作主、是无论怎样资本变幻,最后都要依赖的东西。不过,这次潘宇海的孵化器战略,却有点去真功夫品牌化的意味,如此一来,内斗恐怕就要真的结束了。
(本文观点仅是个人观点,各位看官一笑而过)